抗人球蛋白检测卡(柱凝集法)是临床免疫血液学领域的重要检测工具,主要用于检测红细胞表面或游离在血浆中的不完全抗体。通过模拟体内补体激活过程的微柱凝胶技术,该方法可灵敏地捕捉IgG类抗体与红细胞的结合反应,在输血安全、新生儿溶血病诊断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筛查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相较于传统试管法,柱凝集法具有操作标准化程度高、结果判读直观、可自动化处理批量样本等优势,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实验室开展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的首选方法。
该检测系统主要针对以下临床需求:1)输血前检测:通过交叉配血试验发现供受者血液中IgG类不规则抗体,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2)孕产妇筛查:检测孕妇血清中可能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Rh、Kell等血型系统抗体;3)溶血性疾病诊断:检测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体内的抗红细胞抗体;4)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用于检测红细胞表面是否被抗体/补体致敏。检测样本类型包括全血、红细胞悬液及血清/血浆,可检测抗体效价低至0.5μg/mL的IgG类抗体。
柱凝集法采用特异性凝胶微柱作为反应介质,检测过程分为五个关键步骤:1)样本预处理:将待检红细胞配制为0.8%悬液,血浆样本需56℃灭活补体;2)加样:将红细胞悬液与抗人球蛋白试剂按比例加入微柱反应室;3)离心孵育:通过专用离心机进行梯度离心(通常为1000rpm×10min),使细胞-抗体复合物在凝胶中迁移;4)结果判读:阳性反应显示红细胞聚集在凝胶上层或分散在柱体中,阴性反应则沉淀于柱底;5)质量控制:每批次检测需设置阳性和阴性对照。整个过程需在18-25℃环境中进行,避免温度波动影响反应灵敏度。
该检测方法严格遵循国际标准化要求:1)方法学验证:依据CLSI HSI-A6标准进行敏感性、特异性及精密度验证;2)试剂性能:符合《中国药典》对抗人球蛋白试剂的最低检测限要求(能检出0.5μg抗-D抗体);3)结果判读:采用ISBT(国际输血协会)推荐的0-4+分级系统;4)交叉配血标准:参照AABB标准要求主次侧配血均需呈阴性反应;5)实验室质控:每日进行室内质控,参与CAP或CNAS组织的室间质评。特别需注意抗人球蛋白试剂的广谱性需覆盖IgG、C3d等主要靶点,试剂有效期开封后通常不超过72小时。